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佛陀灭度后的五百年间,世人因"佛相不可显现"而未曾以人形为之造像.在印度佛教艺术最初的流派中,没有佛陀本身的形象.印度的艺术家们通过一些佛经引证了"世尊"和他的一生八相,比如:用"双树及空座"代表"成佛"的场面,用"法轮"来代表"说法"的场面,但用人形来表达佛陀的情况付诸阙如.500年后,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执政,这位立志弘扬佛法的君主,向各"希腊化"国家派遣大量传教者.
推荐文章
简析紫砂艺术之美
艺术之美
紫砂
创新
浅谈紫砂艺术方圆之美
紫砂
方圆
结构
浅析中国的佛像艺术
佛像
艺术
浅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佛像艺术与慈悲之美
来源期刊 佛教文化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佛教文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7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佛教文化
双月刊
1004-2881
11-2619/B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27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6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