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或利多卡因静脉预处理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将静脉麻醉下行宫颈锥切术的6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1%利多卡因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脂微球组(C组),在近心端距穿刺点10 cm处结扎止血带,静脉注射药物和2 min后松开止血带,随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达效应室质量浓度3.2μg/mL.从注射异丙酚开始到患者意识消失为止,每隔10 s询问输液侧手臂是否出现疼痛,评估用药依从性.结果 B组与C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RS)及用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R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用药依从性均明显高于A组.3组患者水肿、静脉炎和药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和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均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推荐文章
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痛临床探索
氟比洛芬酯
丙泊酚
注射痛
氟比洛芬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氟比洛芬酯
丙泊酚
注射痛
刺激性
过敏性
溶血性
氟比洛芬酯预处理用于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观察
氟比洛芬酯
止血带
丙泊酚注射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氰比洛芬酯脂微球静脉预处理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药业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异丙酚 注射痛 氟比洛芬酯 利多卡因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969.4|R971+.1
字数 22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4931.2008.05.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 17 53 4.0 7.0
2 孙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 87 373 10.0 15.0
3 张燕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 29 86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51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异丙酚
注射痛
氟比洛芬酯
利多卡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业
半月刊
1006-4931
50-1054/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61号地产大厦1号楼19层
78-130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23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092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