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调肝运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脑内兴奋区域MR信号强度变化幅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别观察18例腹泻型IBS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用药后在不同容量直肠气囊刺激时脑内扣带回前皮层(ACC)、脑岛皮层(IC)、前额叶皮层(PFC)和丘脑(THAL)兴奋区域MR信号强度变化幅度.[结果]注气为量90ml时,IC兴奋区域MR信号强度变化幅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注气量为120ml时,IC、PFC和THAL兴奋区域MR信号强度变化幅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IC兴奋区域MR信号强度变化幅度较对照后也呈显著降低,P<0.05.[结论]调肝运脾方对IBS患者脑肠轴及其调节机制功能紊乱的干预,与其抑制IBS患者脑内IC、PFC和THAL兴奋区域激活程度有关.
推荐文章
调肝运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内兴奋区域MR信号变化幅度的影响
肠易激综合征
调肝运脾方
功能磁共振成像
MR信号变化幅度
李桂伟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参苓白术散
痛泻要方
李桂伟
调肝运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调肝运脾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疗效
补脾益肠丸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补脾益肠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调肝运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内兴奋区域M R信号强度变化幅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调肝运脾方 脑肠轴 MR信号强度变化幅度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3-60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24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509.2008.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霍清萍 87 462 13.0 17.0
2 张仲伟 15 77 6.0 8.0
3 李金菩 16 108 7.0 10.0
4 王宇新 38 275 9.0 14.0
5 梁芳 32 210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10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肠易激综合征
调肝运脾方
脑肠轴
MR信号强度变化幅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5-5509
33-1349/R
大16开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32-14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2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97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