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跳水运动员双脚并拢压板,人板耦合时的蹬伸与功能变化.方法 应用理论分析方法,材料力学方法,振动力学研究等方法分析跳板在走板下的振动力学特性.结果 得出跳板的挠曲线方程为:δ0=y板(l)=P/6EI [-l3+3l3+(a2-4la)l+la2]=l(l-a)2/3EIP2、跳板所受的冲击应力Pd=K(P/K+√P2/K2+2Ph/K)3、人板耦合时的固有频率为:ω合=√k/m+m板=√3EI/(m+m板)l(l-a)24、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支点靠近跳板固定端,板前端垂直位移增大;随着支点的前移(靠近板尖),板的刚度相应地增加.5、支点靠近跳板固定端,板的频率越大,随着支点的前移(靠近板尖),板的频率降低.板的刚度相应地增加,而支点位置不变时,踏板位置越靠近跳板前端,板前端位移越大.6、质量越轻的运动员走板合板时的频率要高,但是到最后一跳时,重量不同的运动员的频率趋于吻合.7、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对板进行测量得出板尖位空板频率为3.750(Hz),板的阻尼比1.5%~2.0%.结论 1、人板的真正意义上的耦合应该是人的质量与板的质量变成一个整体来运动,这个时候的频率是人板耦合的频率,这个时间段应该是人体的重心与足着板端的板运动的速度在垂直方向上相一致.2、不同运动员着板的受冲击力与板的最大反力是不一样的,随着体重的增加,运动员落板的冲击力也越大,冲击力越大给予板的反力也相应地增大.3、着板缓冲蹬伸角速度变化上来看,髋、膝、踝关节同时参与了缓冲,而在蹬伸的时刻顺序依次为髋、膝、踝.所以当人体需要克服蹬伸时的大阻力时,大关节首先产生活动来克服阻力矩,使环节产生角加速度运动.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跳水运动员走板起跳过程中人板耦合的力学分析
来源期刊 医用生物力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跳水 走板起跳 人板耦合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专栏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6-222
页数 7页 分类号 R318.01
字数 54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1/j.issn.1004-7220.2008.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雅伟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 86 558 12.0 21.0
2 钱竞光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 86 586 11.0 20.0
3 叶强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 49 412 9.0 19.0
4 李勇 南京大学体育部 51 544 12.0 22.0
5 苏杨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 17 75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跳水
走板起跳
人板耦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用生物力学
双月刊
1004-7220
31-1624/R
大16开
上海制造局路639号
4-633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