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CM)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15例CM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表型检测(SP法染色).结果:15例患者年龄为2个月~27岁,其中10例患者年龄<6个月,男:女为1:1.1.荨麻疹样色素沉着/斑丘疹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3例,肥大细胞瘤2例.甲苯胺蓝染色显示15例肥大细胞胞质内均出现多少不等的紫红色异染颗粒.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0/12例患者肥大细胞表达类胰蛋白酶(tryptase),8/12例患者肥大细胞表达CD117,所有患者肥大细胞均不表达CD1a和S-100蛋白.结论:CM好发于儿童,大多数患儿在6个月内发病,其诊断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可以确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确定真皮内肥大细胞数量增多,但类胰蛋白酶或CD117阴性不能排除该病的诊断.儿童CM预后较好,大多数患儿皮损在青春前期或青春期改善或消退.
推荐文章
儿童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分析
肥大细胞增生症
色素性荨麻疹
肥大细胞瘤
皮肤
临床病理分析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分析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
临床特点
病理
误诊
结节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2例
肥大细胞增生症
结节型
以大疱为主要表现的儿童肥大细胞增生症12例分析
肥大细胞增生症
播散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大疱
Darier征
病理检查
抗组胺药
糖皮质激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期刊 临床皮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皮肤 荨麻疹,色素性 临床病理分析
年,卷(期) 2008,(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64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58.24
字数 24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963.2008.10.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195 438 9.0 11.0
2 李甘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 106 1008 12.0 27.0
3 廖殿英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 42 260 10.0 13.0
4 潘云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24 88 6.0 8.0
5 许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 11 84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肥大细胞增生症,皮肤
荨麻疹,色素性
临床病理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月刊
1000-4963
32-1202/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28-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3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37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