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餐后近端胃内酸分布及其与食管酸暴露的关系.方法 应用三通道锑电极在下食管括约肌(LES)上缘近侧5 cm、远侧5 cm和远侧10 cm处(LES-5 cm,LES+5 cm,LES+10 cm),对受试者行空腹1 h和餐后4 h食管和胃内pH监测.计算食管酸暴露和胃内整合酸度(IA).健康志愿者(HS)组和GERD组各10例.结果 (1)HS组餐后LES+5 cm处总IA有低于LES+10 cm处的趋势,但GERD组未发现酸缓冲作用的部位差异.(2)餐后2 h,HS组LES+5 cm和LES+10 cm处IA回升未超过基线;GERD组近端胃IA回升高于基线水平:LES+5 cm:5.4(1.8~6.8)比较1.8(0.3~3.1)mmol/L·h(P<0.05);LES+10 cm:5.6(2.4~7.6)比较2.3(0.8~3.1)mmol/L·h(P=0.05).(3)两组食管酸暴露均主要发生在餐后2 h,但GERD组显著高于HS组.食管酸暴露和胃内酸度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 餐后近端胃酸分布异常以及胃酸分泌增高,可能部分地解释餐后GERD患者食管过度酸暴露.
推荐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胆汁反流与食管内pH的关系
胆汁反流
胃食管反流
非糜烂性反流病
Barrett食管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动力关系的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
生理性酸反流
病理性酸反流
食管动力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伴或不伴食管损伤与食管动力及酸反流之间的相关性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损伤
食管动力
酸反流
相关性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胃运动功能的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括约肌压
一过性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
近端胃容量
胃排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餐后近端胃酸分布及其与酸反流的关系
来源期刊 基础医学与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胃整合酸度 食管酸暴露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9-35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71
字数 30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08.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大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科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4)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食管反流病
胃整合酸度
食管酸暴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基础医学与临床
月刊
1001-6325
11-2652/R
大16开
北京东单三条5号
82-35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1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95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