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C2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因固定可靠,无生理功能的丢失而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根据文献报道,单节段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差异较大,并且缺乏生物力学依据.目的:评价C2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设计、时间和地点:2004-05/08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全军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完成的对比观察实验.材料:材料采用AO通用的钛合金颈椎椎弓根螺钉,长度18~25mm,直径3.5 mm.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方法: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在非破坏方式下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进行测量,通过加载盘对标本施加2.0 N·m的纯力偶矩,使标本产生前届/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6种生理运动:每次测试重复3次加载/卸载循环,在第3次循环时进行运动学测量.主要观察指标:由激光扫描仪(精度0.1%)摄取在零载荷和最大载荷时的脊柱运动图像,并用相应软件系统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出标本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1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达到了对照组的100.62%,96.91%,99.19%,97.12%(P>0.05).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旋转稳定性达到了对照组的61.86%(P<0.05).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为对照组的47.84%,21.29%,65.98%,41.69%(P<0.05).结论:生物力学评估提示,Hangman Ⅰ型、ⅡA型骨折基本适合C2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置入固定后骨折可达生理性固定或稳定性较好;Ⅱ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差,不适合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置入.
推荐文章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的生物力学变化
胸腰段脊柱
骨折脱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2 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枢椎 椎弓根 螺钉 内固定
年,卷(期) 2008,(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81-338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87
字数 14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8.17.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Hangman骨折
枢椎
椎弓根
螺钉
内固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相关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Guangdo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官方网址:http://gdsf.gdstc.gov.cn/
项目类型:研究团队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