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现代中药开发的新模式--"有效部位配伍"的研究思路已由传统发掘中药(复方)有效部位转化为开发以中医药理论或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微观复方.同时其研究目标和方法也得到更新,具体包括治疗疾病目标化、配伍比例优选化、组分类型标准化、协同与拮抗明确化、毒性和副作用最小化.根据目前"有效部位配伍"模式研究的现状提出了需完善之处,旨在探究有效部位配伍组方的新药模式,丰富中医药理论内涵,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推荐文章
转化医学与中药组分配伍研究
中药
转化医学
组分配伍
方剂配伍新模式浅议
中药方剂
配伍
合理性
用药规律
新模式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的研究进展与述评
中药
有效组分
有效成分
配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论现代中药衍生的"有效部位配伍"新药模式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现代中药 有效部位配伍 中药微观复方 新药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思路与方法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
字数 44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5370.2008.01.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明军 25 126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
共引文献  (91)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5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现代中药
有效部位配伍
中药微观复方
新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月刊
1003-5370
11-2787/R
大16开
北京西苑操场1号
2-5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8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67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