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硫代乙酰胺(TAA)所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8只分为正常组18只,TAA造模组30只及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预处理组30只.PDTC预处理组于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前1 h腹腔内注射PDTC 100 mg/kg.然后,三组大鼠分别于6、24、48 h处死,TAA造模组及PDTC预处理组每时间点各取10只大鼠,正常组每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取肝脏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NF-κB活性.结果 ①TAA造模组造模后6、24和48 h NF-κB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7.11±8.23)%、(78.55±6.82)%和(74.27±6.26)%,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64±1.82)%、(4.55±1.67)%和(4.91±2.12)%,P值均<0.01].PDTC预处理组各时间点NF-κB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1.88±4.14)%、(27.58±3.44)%和(26.67±3.88)%,与TAA造模组相比阳性率明显降低(P值均<0.01).②TAA造模组各时间点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含量明显较正常组升高(P值均<0.01),而PDTC预处理组则较TAA造模组降低(P值均<0.01),但较正常组有所增高(P值均<0.01).③TAA造模组各时间点IL-6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PDTC预处理组各时间点IL-6水平较TAA造模组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和0.01);24和48 h较正常组增加(P值均<0.01).④TAA造模组各时间点ICAM-l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PDTC预处理组各时间点ICAM-lmRNA表达较TAA造模组明显降低(P值均<0.01).但较正常组增高(P值均<0.01).⑤TAA造模组各时间段可见肝组织坏死,PDTC预处理组各时间段肝组织病理改变较TAA造模组同时间点明显减轻.结论 NF-κB在TAA所致急性肝损伤中通过促进TNF-α、IL-6及ICAM-1的表达而发挥作用,加重肝损伤.
推荐文章
甘氨酸对硫代乙酰胺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肝疾病
内毒素血症
硫代乙酰胺
肠黏膜
甘氨酸
枯否细胞
大鼠
肝泰舒胶囊对硫代乙酰胺致鼠肝损伤的影响
硫代乙酰胺
实验性肝损伤
晶珠肝泰舒
病理改变
异牡荆素对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异牡荆素
硫代乙酰胺
小鼠
急性肝损伤
NF-κB信号通路
硫代乙酰胺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探讨
硫代乙酰胺
大鼠
急性肝损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核因子-κB在硫代乙酰胺所致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消化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脏疾病 核因子-κB 疾病模型,动物
年,卷(期) 2008,(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3-7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5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254-1432.2008.1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迟宝荣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 179 1335 19.0 27.0
2 曹武奎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重肝科天津市肝病研究所 43 284 8.0 14.0
3 王春妍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重肝科天津市肝病研究所 13 251 7.0 13.0
4 范玉强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重肝科天津市肝病研究所 4 5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脏疾病
核因子-κB
疾病模型,动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消化杂志
月刊
0254-1432
31-1367/R
16开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
4-291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777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