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常规CO2技术存在的气源、腐蚀等问题.提出就地生成CO2技术.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油藏条件下,筛选出就地生成CO2体系,同时对就地CO2技术体系进行原油膨胀、降粘效果评价;利用微观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了其驱油和吞吐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某油藏条件下,利用就地CO2技术能够生成充足的气体.膨胀原油体积和降低原油粘度,取得良好的驱油效果.当温度为60℃、压力为10 MPa、原油粘度为2 010 mPa·s时,就地CO2技术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25%,使原油粘度降低52.7%,能够提高驱油采收率7.6%~14.2%,平均提高吞吐效率6.3%.
推荐文章
就地生成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新方法
提高原油采收率
二氧化碳驱
机理研究
效果
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
CO2
地质
处置
水气交替
驱替
石油
采收率
数值模拟
环境保护
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敏感性
稠油
CO2驱
数值模拟
渗透率
采收率
富二氧化碳废气生产液体二氧化碳节能探讨
废气
液体二氧化碳
生产技术
节能降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就地生成二氧化碳技术提高采收率研究
来源期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就地生成CO2技术 机理 膨胀 降粘 提高采收率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三次采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0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7.7
字数 38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754.2008.06.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蒲万芬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55 1526 20.0 29.0
2 龚蔚 1 9 1.0 1.0
3 PU Wan-fen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 9 1.0 1.0
4 曹建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8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就地生成CO2技术
机理
膨胀
降粘
提高采收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双月刊
1000-3754
23-1286/TE
大16开
黑龙江省大庆让胡路区勘探开发研究院
14-10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1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52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