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测不同感染途径实验性感染BALB/c小鼠后的感染状况,了解H5N1病毒的感染特点,为更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分别通过口腔接种、污染饲料、腹腔注射、皮肤损伤途径感染6-8周龄BALB/c小鼠,定期安乐动物采血及各器官组织进行血清学、病原学、病理学检查,记录抗体变化、病毒分离情况及病理学改变.结果 各途径感染小鼠感染后出现竖毛、弓背、觅食减少、体重减轻、精神呆滞及神经系统症状,肺组织病毒分离及RT-PCR阳性,病理表现间质性肺炎.感染后第7 d动物血清中可检测到H5N1抗体.结论 通过口腔接种、污染饲料、腹腔注射及皮肤损伤多种途径感染BALB/c小鼠,均能发生感染,提示呼吸道以外的感染方式不容忽视,有益于人类更好的防控禽流感;可通过多种方式建模,深入研究禽流感的发病机制.
推荐文章
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禽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H7N9亚型
流行病学
病原学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与防控技术
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原
临床症状
防控措施
疑似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
高致病性蓝耳病
流行病学
调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实验流行病学初探——感染途径
来源期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禽流感 H5N1病毒 BALB/c小鼠 感染途径 模型,动物
年,卷(期) 2008,(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2,插8-插9
页数 7页 分类号 R181
字数 38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08.09.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华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学研究所 3 11 2.0 3.0
2 代小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学研究所 3 11 2.0 3.0
3 黄澜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学研究所 1 2 1.0 1.0
4 刘亚莉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学研究所 1 2 1.0 1.0
5 马春梅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学研究所 1 2 1.0 1.0
6 魏强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学研究所 2 2 1.0 1.0
7 秦川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禽流感
H5N1病毒
BALB/c小鼠
感染途径
模型,动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月刊
1671-7856
11-4822/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6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25033
相关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
官方网址:http://gongguan.jhgl.org/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