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制出便携式的具有较高性能的高能闪光X射线系统,需要发展新型紧凑型的高能闪光X射线二极管,要求其体积小,能工作在较高电压下.简要介绍了冷阴极X射线二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了二极管绝缘结构设计原则,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紧凑型轴向绝缘结构的X射线二极管;在高压端和地电极之间采用绝缘环和金属均压环交替叠加进行轴向绝缘,有利于减小二次电子发射几率,降低绝缘体表面爬电几率,缩短轴向绝缘距离.二极管工作电压为1 MV,轴向绝缘距离约260 mm,结合ANSYS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静电场数值计算.二极管轴向绝缘区最大工作场强为95 kV/cm,各阳极三相点最大场强为26 kV/cm.计算结果表明:二极管的工作场强低于真空闪络场强;所有三相点的工作场强均满足绝缘要求.
推荐文章
新型闪光X射线二极管绝缘结构设计
轴向绝缘
X射线二极管
绝缘结构设计
闪光照相
静电场数值模拟
设计优化
X射线闪光照相杆箍缩二极管技术最新进展
杆箍缩二极管
闪光照相
辐射剂量
焦斑直径
阳极杆箍缩二极管产生X射线能谱的模拟计算
阳极杆箍缩二极管
粒子模拟
蒙特卡罗方法
X射线能谱
二极管负载电缆X射线辐照瞬态响应数值模拟
二极管负载
X射线
传输线模型
漂移-扩散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能闪光X射线二极管设计与模拟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闪光照相 闪光X射线二极管 轴向绝缘结构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脉冲功率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1-33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M834
字数 269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敏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36 277 9.0 16.0
2 章林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72 415 12.0 16.0
3 梁川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31 168 9.0 12.0
4 曹科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26 130 8.0 11.0
5 马成刚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23 166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57)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闪光照相
闪光X射线二极管
轴向绝缘结构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