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地球科学进展       
摘要:
通过现场调查,获得了研究区岩溶裂隙与溶洞的发育特征;根据此特征,提出了变流量连通试验方法,并与示踪连通试验方法结合,进行了岩溶缝洞系统连通试验,分别测试了观测点流量与水样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岩溶裂隙与溶洞较发育;变流量连通试验方法和示踪连通试验方法相结合,可以确定岩溶缝洞系统地下水系与流体流动途径,为合理开发岩溶区地下水资源与确保水利水电等工程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地下水系统风险分析研究进展
地下水系统
风险分析
不确定性
影响因素
延河泉域岩溶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延河泉域
岩溶地下水
数值模拟
有限单元法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地下水系统演化
耗散结构理论
'冀枣衡'漏斗
人为活动
地下水系统演化
荥巩矿区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水化学特征
氢氧稳定同位素
岩溶水流动系统
荣巩矿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岩溶缝洞系统地下水系研究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进展 学科
关键词 岩溶缝洞 地下水系 地下水流动途径 工程安全 变流量连通试验 示踪连通试验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9-494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8166.2008.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润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521 19718 70.0 118.0
2 邓英尔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47 759 15.0 26.0
3 贾疏源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33 172 8.0 10.0
4 李扬红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65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34)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缝洞
地下水系
地下水流动途径
工程安全
变流量连通试验
示踪连通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进展
月刊
1001-8166
62-1091/P
大16开
198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6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0901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