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根据面部老化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口和方法行面部除皱术,并比较术后效果.方法 采用额部冠状切口、颞部切口、耳前与耳后发际缘切口、眉上切口、下睑缘切口、发际内点状小切口,分别在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骨膜下、SMAS上下进行分离;以及采用点状切口行额、颞、颊"微创"性埋没悬吊提紧术.自1991年1月至2006年5月对138例面部老化患者行除皱术,其中行多切口多层次创伤性除皱者122例,点状小切口"微创"性埋没悬吊除皱者16例.结果 术后随访1~3年者133例,随访10年者5例.创伤性除皱效果维持时间较长,患者满意;小切口"微创"性除皱效果维持时间较短,1年后效果逐渐消失.结论 传统的多切口、多层次、多部位创伤性除皱术效果理想持久,而小切口"微创"性除皱术远期效果不理想.
推荐文章
内窥镜下面部除皱术
除皱术
内窥镜
颞部除皱术在面部除皱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颞部除皱术
面部皱纹
眉眼形态
额神经末支解剖特点及其在前额除皱术中的意义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前额除皱术
应用解剖
除皱术中防止眶上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基础
眶上神经
除皱术
应用解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面部除皱术效果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面部老化 除皱术 效果比较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0-37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22
字数 34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040.2008.05.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孟倩 22 231 8.0 15.0
2 王忠媛 19 177 7.0 13.0
3 陆文鹏 1 1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4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面部老化
除皱术
效果比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月刊
1673-7040
21-1542/R
大16开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
8-56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09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245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