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北林学院学报       
摘要:
樟树烂皮病危害主干和侧枝,平均发病率38%,以苗圃地和2~3 a生的幼树危害较为严重.研究表明:(1)该病是由子囊菌亚门茶蔗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ia ribis)所致,无性为半知菌亚门桑茎点菌(Phoma moricola);(2)该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0℃,pH为7.0;3%麦芽糖和98%相对湿度对无性孢子萌发极为有利;(3)多菌灵和福美砷能有效控制该病.
推荐文章
樟树烂皮病调查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樟树烂皮病
调查
病原菌
生物学测定
樟树烂皮病调查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樟树烂皮病
调查
病原菌
生物学测定
花楸烂皮病病原菌鉴定
花楸烂皮病
普尔松白孔座壳菌
核果壳囊孢
分子鉴定
新病害
欧李酸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欧李
酸腐病
白地霉
生物学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樟树烂皮病调查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西北林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樟树烂皮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森林资源与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1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S718.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樟树烂皮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北林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1-7461
61-1202/S
大16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8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735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