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襄枢椎不稳后路Brooks法固定技术中钢丝及不同钛缆内固定系统抗扭转生物力学性能.方法:6例新鲜寰枢椎复合体标本(枕骨-C3).在WD-5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正常寰枢椎复合体(N组)、寰枢椎不稳(M组)以及不稳时行寰枢椎Brooks法新型钛缆固定(A组)、Atlas钛缆固定(B组)、Songer钛缆固定(C组)、钢丝固定(D组)的寰枢椎复合体抗旋转刚度和强度的大小.结果:A、B、C、D组最大扭矩分别为12.5、11.3、11.52、11.55N·m,抗扭刚度分别为58.81、53.17、54.11、54.35 N·cm/deg,新型双向锁定式钛缆(A组)在相同锁紧拉力条件下抗扭转强度最高,同各内固定组与正常组(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ooks法钛缆固定时,新型钛缆因为锁紧方式的改变达到了比钢丝和进口钛缆更好的抗旋转固定效果.
推荐文章
后路内固定系统修复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特征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寰枢椎
脱位
内固定
经关节螺钉固定
生物力学
寰枢椎后路悬臂樑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
齿状突骨折
悬臂樑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内固定
后路内固定
复位
生物力学
寰枢椎前路可动固定系统的研制及生物力学研究
寰枢椎
生物力学
可动固定系统
尸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钢丝与不同钛缆内固定系统固定寰枢椎失稳的抗扭转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08,(8) 所属期刊栏目 脊柱稳定性重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0-57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
字数 37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0034.2008.08.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家顺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34 275 10.0 14.0
2 严望军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11 76 5.0 8.0
3 袁文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57 461 12.0 18.0
4 刘铁龙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13 32 4.0 5.0
5 章允志 3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6)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椎
寰枢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伤
月刊
1003-0034
11-2483/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甲16号
82-39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1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