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喜马拉雅东端-南迦巴瓦构造结的构造格架总体呈现由叠置构造岩片构成的复式背形构造.自NW到SE由比鲁构造岩片、直白构造岩片、南派乡构造岩片和多雄拉变质穹隆组成,它们之间的界限分别是直白-丹娘-南伊沟韧性拆离断裂、直白-丹娘韧性逆冲断裂和多雄拉韧性逆冲断裂.由高压麻粒岩相组成的直白构造岩片被直白-丹娘-南伊沟韧性拆离断裂和直白-丹娘韧性逆冲断裂所夹持,为挤出构造岩片.根据印度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缝合带西侧和北侧的变形特征及石英组构运动学的EBSD测量结果,表明大拐弯缝合带存在各段的差异,并具有逐渐演化的特征.大拐弯缝合带的北端为拉月-迫隆乡韧性逆冲剪切带;西段为鲁朗-拉月左行走滑剪切带,西南段为嘎马-米林左行伸展转换剪切带,指示南迦巴瓦变质体相对拉萨地体的运动转为水平走滑运动.根据大拐弯缝合带东侧右行走滑和西侧左行走滑特征,推测在印度-亚洲碰撞之后,南迦巴瓦变质体受制于这两条走滑断裂,而相对喜马拉雅地体向北推移,并深深插入拉萨地体之下,形成东构造结.由于南迦巴瓦变质体的强烈上隆,其上部原存的特提斯喜马拉雅的古生代-中生代盖层沉积被俯冲和被剥蚀贻尽.南迦巴瓦变质体中直白组高压麻粒岩相中石榴石辉石岩形成的温压条件(T=800~900℃,P=2.6~2.8GPa)表明,岩石经历了相当于80km~100km深度的峰期榴辉岩变质作用的条件,印度板片深俯冲于拉萨地体之下又折返挤出到由派乡组和多雄拉组角闪岩相(混合岩化)组成的南迦巴瓦变质基底之中.
推荐文章
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
构造演化
地质特征
东构造结
喜马拉雅造山带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花岗质片麻岩的初步研究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南迦巴瓦岩群
花岗质片麻岩
西藏
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以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演化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
南迦巴瓦构造结的楔入及其地质效应
南迦巴瓦构造结
楔入
滇藏涡旋构造
雅鲁藏布大峡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南迦巴瓦构造及组构运动学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南迦巴瓦变质体 叠置构造岩片 复式背形构造 挤出机制 东构造结形成
年,卷(期) 2008,(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63-1476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1187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志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125 3999 37.0 60.0
2 陈方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30 341 11.0 17.0
3 张泽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97 2305 27.0 44.0
4 李化启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8 195 6.0 8.0
5 蔡志慧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17 241 7.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477)
二级引证文献  (584)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2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1(3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2(4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3(7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6)
2014(5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5(5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6(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1)
2017(8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18(7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9)
2019(92)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82)
202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迦巴瓦变质体
叠置构造岩片
复式背形构造
挤出机制
东构造结形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