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对香溪河河流生态系统的多年研究,以该流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最优势类群四节蜉为指示生物,建立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基于长期的连续的野外现场实测数据的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HSM).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文中将河道内环境流量分为3个层次,即河道内最小需水量、最小环境流量和适宜环境流量,并利用水文法和加权可利用面积法(weighted usable area,WUA)分别构建了这3个层次的河道内环境流量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香溪河的最小需水量为Tennant法中描述为差或最小状态的流量(即0.615 m3·s-1),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维系河道景观多样性,应将多年平均流量的42.91%(即2.639 m3·s-1)作为研究地点的适宜环境流量.综合考虑水文和生物因素,从3个层次确定了河道内环境流量,可以为香溪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较准确地计算河道内最小环境流量提供探索性研究.
推荐文章
改进的大型底栖动物中尺度栖息地适宜度模型
大型底栖动物
中尺度栖息地
栖息地适宜度
栖息地模型
三峡库区不同水文类型支流大型底栖动物对蓄水的响应
三峡库区
支流
大型底栖动物
环境因子
物种多样性
典范对应分析
香溪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生态学
香溪河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摄食类群
长江中华鲟栖息地适合度模型研究
长江
中华鲟
栖息地适合度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溪流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的构建与河道内环境流量研究——以三峡库区香溪河为例
来源期刊 自然科学进展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栖息地适合度模型 加权可利用面积 河道内环境流量 大型底栖动物 香溪河
年,卷(期) 2008,(1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7-1424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5
字数 70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008X.2008.1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庆华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 4672 37.0 67.0
2 刘建康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5 1681 16.0 25.0
3 李凤清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8 246 6.0 8.0
7 傅小城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52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3)
共引文献  (458)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29)
二级引证文献  (13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5(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20(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栖息地适合度模型
加权可利用面积
河道内环境流量
大型底栖动物
香溪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然科学进展
月刊
1002-008X
11-3852/N
大16开
北京市
80-215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8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79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