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重要并发症,常引起严重脑组织缺血或迟发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是患者死亡和致残主要原因之一.CVS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但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至今尚无特效药物预防或治疗.研究表明:SAH后蛛网膜下腔的血液和红细胞崩解产物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是发生CVS的第一推动力,起着关键作用.以内皮素-1(edothelin-1,ET.1)代表的缩血管因子和以NO为代表的舒血管因子的失衡也是引起血管痉挛的原因.SAH后脑血管管径变窄及血管壁厚度的变化并非是简单的血管收缩,而是源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和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血管壁免疫炎症反应在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发现凋亡在CVS的机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调控凋亡的基因非常复杂,各种凋亡因子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临床上防治CVS
推荐文章
脑血管痉挛活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颅内
模型,动物
脑血管病后肢体痉挛发生机制及干预
脑血管病
肢体痉挛
机制干预
胆红素氧化代谢产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胆红素氧化代谢产物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星状神经节
去交感神经作用
脑血管痉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免疫炎性反应 凋亡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5-17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36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2642.2008.02.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亚文 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62 191 8.0 10.0
2 梁鹏 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4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免疫炎性反应
凋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双月刊
1673-2642
43-1456/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1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719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