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北段东缘矿山梁地区受海西构造运动中产生的断裂和裂缝系统的控制,在矿山梁和碾子坝构造上的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之中分布着众多的沥青脉,是我国和世界上最古老的沥青脉之一.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沥青脉抽提物的饱和烃和芳烃中沥青分子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发现,其分子化合物的组成具有某些独特之处,这可能是由于沥青脉源于震旦-寒武系古油藏,当时只有藻类和细菌生源,沥青脉属于热蚀变沥青,形成后经历了长期演化.同时,矿山梁和碾子坝分布的沥青脉也指示在龙门山褶皱带东缘找寻我国最古老的震旦-寒武系油田的良好前景.
推荐文章
川西北金木达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微细浸染型金矿
地球化学特征
金木达金矿床
川西北
羌塘盆地最大规模沥青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羌塘盆地
晚侏罗世
沥青脉
中国西北地区成矿元素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西北地区
地球化学分区
异常显著度
地球化学景观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川西油气田区地球化学场特征
地球化学场
参数特征
指标丰度特征
变异性特征
结构特征
川西油气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西北矿山梁地区沥青脉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来源期刊 石油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矿山梁地区 沥青脉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震旦-寒武系古油藏 热蚀变沥青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125.6
字数 56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697.2008.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兰生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6 1113 12.0 26.0
2 黄第藩 9 196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409)
二级引证文献  (54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0(3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1(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3(3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4(4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5(3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6(5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7(7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3)
2018(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6)
2019(11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07)
2020(6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川盆地
矿山梁地区
沥青脉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震旦-寒武系古油藏
热蚀变沥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学报
月刊
0253-2697
11-2128/TE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2-11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025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