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损伤部位对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40只均分4组,正常对照组(10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30只分为3组,第1实验组10只在海绵窦后段、第2实验组10只在海绵窦中段、第3实验组10只在眶尖部锐性切断动眼神经并将断端对齐固定,术后动态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动眼神经系统解剖、组织学研究.结果 术后在动眼神经眶尖段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较好,在海绵窦中段动眼神经切断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次之,在海绵窦后段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最差.3个实验组中支配眼外肌的中脑躯体运动神经元总数量无显著差别(P>0.05),在眶尖段神经切断组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上直肌支配的特异性最高,在海绵窦神经切断组次之,在海绵窦后段神经切断组最差(P<0.01).结论 动眼神经损伤部位离靶器官越近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其中决定因素可能是新生神经纤维对靶器官的特异性支配程度.
推荐文章
不同手术方法对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动眼神经
损伤
再生
大鼠
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动眼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神经生长因子
动眼神经
损伤
再生
大鼠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
球囊栓塞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动眼神经麻痹
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影响因素
Beagle犬动眼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
动眼神经
动物模型
损伤
Beagle犬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损伤部位对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来源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眼神经 损伤 再生 大鼠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51
字数 422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飞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90 483 12.0 15.0
2 李世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 76 342 9.0 14.0
3 刘宁涛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27 292 8.0 16.0
4 潘庆刚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39 352 9.0 17.0
5 管宇航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10 161 4.0 10.0
6 黄晓松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4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眼神经
损伤
再生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008-0392
31-1901/R
大16开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4-72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34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