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鱼腥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观察.特别对鱼腥草的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收集鱼腥草种质资源23个,进行种植保存;并建立30多亩生产示范基地.结果,不同种源鱼腥草主要经济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地上茎叶产量以11号处理最高干品产量达0.93kg/m2,比最低的10号处理0.38kg/m2高144.74%.地下根鲜产量以处理4最高迭5.5kg/m2,比最低的17号处理1.7kg/m2高223.53%,通过对23个种源地上干品产量、地下根鲜品产量统计比较结果,可选用11号、17号、16号等作为售茎叶为主的药用栽培品种,3号、4号、13号等作为售鲜根为主的莱用栽培品种.在栽培地上套种吊瓜可增产增效.
推荐文章
鱼腥草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鱼腥草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景谷县鱼腥草高产栽培技术
鱼腥草
高产
栽培技术
云南景谷
大棚鱼腥草栽培技术
鱼腥草
人工繁殖
大棚栽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鱼腥草生物特性及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林副特产 学科
关键词 鱼腥草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3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902.2008.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蓝云龙 18 98 7.0 9.0
2 施林妹 24 119 7.0 8.0
3 斯金平 2 21 2.0 2.0
4 毛向阳 1 9 1.0 1.0
5 洪美琴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7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鱼腥草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林副特产
双月刊
1001-6902
23-1303/S
大16开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北山街165号
14-20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1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