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上腹部加压上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20例新生儿于上消化道造影时行上腹部加压.经胃管注入造影剂后,将手放于患儿上腹部近剑突下的十二指肠体表部位,向右边及下方轻轻推压持续时间约30秒,对20例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加压前、加压期间及加压后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20例行加压上消化道造影时,均显示有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移至脊柱的右侧,停止加压后,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位置仍异常,14例表现为十二指肠近端扩张,经手法加压后显示造影剂通过梗阻处的位置异常,2例伴有肠扭转.结论:上腹部按摩加压技术简便安全,能清楚地显示解剖结构,加压与松压后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位置持续异常的特征性X线表现,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推荐文章
腹部加压上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
肠疾病/放射摄影术
放射摄影术,腹部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影像学检查
新生儿
肠旋转不良
中肠扭转
影像学
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和治疗
肠旋转不良/诊断
肠旋转不良/治疗
上消化道造影诊断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四例报告分析
消化系统畸形
婴儿,新生
消化道造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腹部加压上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
来源期刊 赣南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肠疾病/放射摄影术 放射摄影术 腹部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656.1
字数 18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779.2008.01.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传荣 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外科 15 18 3.0 3.0
2 傅忠 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外科 12 18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肠疾病/放射摄影术
放射摄影术
腹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赣南医学院学报
月刊
1001-5779
36-1154/R
大16开
江西赣州市医学院路1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2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01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