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热带洋兰叶斑病病原菌串珠镰刀茵B10b开展了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对其进行了防治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后该病原菌能侵染石斛兰、蝴蝶兰、大花蕙兰和文心兰叶片并引起典型叶斑病症状: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28℃,最适pH7~8:甘露醇、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是其最佳生长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是最适氮源: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5℃30 min:异菌脲、腈菌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强,其EC50分别为1.12×10-5μg/mL和1.525 4μg/mL,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的效果较弱,其EC50分别为105.879 8μg/mL和66.830 2μg/mL.
推荐文章
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香蕉叶斑病
多主棒孢菌
生物学特性
云南省
紫穗槐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敏感性
紫穗槐叶斑病
互隔交链孢
生物学特性
药剂敏感性
地锦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地锦
叶斑病
马卡假尾孢
生物学特性
烟草附球菌叶斑病的病原及生物学特性
烤烟
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多基因序列分析
附球菌
生物学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热带洋兰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和防治药剂筛选
来源期刊 植物保护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热带洋兰 叶斑病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130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36.8
字数 45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29-1542.2008.03.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喻国辉 4 47 3.0 4.0
2 程萍 3 42 3.0 3.0
3 陈燕红 1 4 1.0 1.0
4 陈远凤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带洋兰
叶斑病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保护
双月刊
0529-1542
11-1982/S
大16开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2-483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42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