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12汶川8级地震在造成人员严重伤亡的同时,导致极重灾区存在严重公共卫生隐患,绵阳卫生防疫系统伤亡16人,重灾县灾后县、乡两级传染病网络瘫痪.震后2小时内,市疾病预防控控制中心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订和完善震后防病技术方案.迅速派出防疫应急队伍,并在援绵卫生防疫人员帮助下,处理人畜尸体6 767568具,处理粪坑5 254228个次,清除蚊蝇孳生地3 514166处,消杀面积累计93 259.5万m2.截至6月30日,检查供水单位11092个,组织实施饮用水消毒31979.97万m3,并在四个重灾区和绵阳城区监测水质动态.组织卫生执法监督员开展灾后食品安全检查,规范集中安置点的供餐行为,销毁过期变质食品和蔬菜,阻止群众食用死禽、畜肉,确保灾后无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对170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和132个疏散群众安置点按6有4强化要求规范管理,确保安置点无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震后第3天开始建立灾后疫情实时监测报告网络,监测安置点群众疾病症状,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监测结果显示,传染病发病人数与往年持平,但性传播疾病新发人数较往年略增.还进行89 595人次儿童甲肝疫苗和41 196人份乙脑疫苗强化接种,储备了10万人份口服型霍乱疫苗,组织印制和发放宣传资料1012.65万份,利用媒体开展大规模健康教育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组织群众进行临时避震场所的清洁卫生和消毒、灭鼠、灭蚊、灭蝇工作.正是在绵阳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应急指挥部的统筹指挥下,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和援绵卫生防疫人员在救灾同时处理尸体、监测水质和疫情,提前进行安置点防疫和次生灾害防范.开展大规模健康教育等工作,确保了卫生防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