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江西省余江县121个农户进行逐户调查.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原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纯粮、农牧林、农牧果、农牧加、农牧蔬、农果、农牧药材和农牧等8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可持续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种生态农业模式可持续指数在0.2000~0.5962间;其中以纯粮模式可持续指数最小,农牧加模式可持续指数最大.纯粮农业模式可持续性指数为0.2000;农牧药材、农牧、农果、农牧蔬和农牧林等模式可持续性指数处于0.31~0.47之间;农牧加和农牧果模式可持续性指数分别为0.5962和0.5133.为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性增长,必须拉长生态链条,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组成,强化生态农业的稳定性.
推荐文章
湘北红壤丘岗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红壤丘岗区
持续发展
优势与潜力
障碍因素
技术途径
从生态-产业共生关系考察农业可持续性
农业可持续性
共生关系
生态-产业系统
评价
长期施肥和不同生态条件下我国作物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长期施肥
小麦
玉米
水稻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以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为例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红壤丘岗区不同生态农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红壤丘岗区 生态农业模式 生产持续性 经济持续性 生态持续性 可持续性指数 余江县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1-1207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大付 120 797 16.0 22.0
2 何园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80 2515 28.0 48.0
3 陈红卫 17 98 6.0 9.0
4 李忠佩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83 4680 36.0 68.0
5 王小龙 18 68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壤丘岗区
生态农业模式
生产持续性
经济持续性
生态持续性
可持续性指数
余江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