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Cd(Ⅱ)污染去除,以聚硫酸铁(PFS)为混凝剂,采用强化混凝对水中微量Cd(Ⅱ)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PFS投加量、Cd(Ⅱ)初始浓度和原水浊度等因素对Cd(Ⅱ)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9的条件下,当原水中Cd(Ⅱ)为0.1 mg/L时,投加3.75mg/L的PFS(以Fe计),可使滤后水Cd(Ⅱ)剩余浓度降至0.005 mg/L以下,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当水中Cd(Ⅱ)初始浓度较高时,适当增加PFS投加量即可使镉得到有效去除.强化混凝是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Cd(Ⅱ)污染的经济、有效方法之一.
推荐文章
微污染水源水中重金属镉的去除
饮用水源
重金属
强化混凝
水合二氧化锰
结构表征
形貌
强化混凝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微污染水源处理
饮用水
强化混凝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强化混凝
微污染水源水
有机物
强化混凝法去除腈纶废水中COD的机理研究
铁碳微电解
混凝
腈纶废水
COD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镉(Ⅱ)的研究
来源期刊 给水排水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镉(Ⅱ) 强化混凝 聚硫酸铁
年,卷(期) 2008,(11) 所属期刊栏目 城镇给排水(2)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U99
字数 30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8471.2008.11.0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明玉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105 1228 19.0 28.0
2 任刚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25 396 11.0 19.0
3 袁永钦 19 113 6.0 10.0
4 申石泉 7 76 4.0 7.0
5 林达红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4 55 3.0 4.0
6 陈伟玲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3 33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78)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污染水源水
镉(Ⅱ)
强化混凝
聚硫酸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给水排水
月刊
1002-8471
11-4972/TU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中国建筑设计大厦A座4层
2-757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85
总下载数(次)
37
总被引数(次)
1115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