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参佛胃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100 μg/ml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2%水杨酸钠和30%酒精等综合方法进行造模,3个月制成大鼠CAG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维酶素组以及参佛胃康大、中、小剂量治疗组,观察大鼠胃酸、胃蛋白酶活性及血清胃泌素(Gas)含量.结果:治疗30 d后,参佛胃康大、中剂量组及维酶素组均能不同程度的升高胃酸、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血清胃泌素含量,以参佛胃康大、中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参佛胃康对CAG的疗效机理与升高胃酸、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血清胃泌素含量有关.
推荐文章
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相关性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血清胃泌素17与胃蛋白酶原联合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诊断价值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含量用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探讨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含量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参佛胃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酸、胃蛋白酶活性和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参佛胃康 实验研究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药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5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24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431.2008.01.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蔺焕萍 37 127 6.0 10.0
2 李守朝 24 160 9.0 12.0
3 周晓燕 16 77 5.0 8.0
4 王峰 3 4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87)
二级引证文献  (67)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炎
萎缩性
参佛胃康
实验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7785
36-1331/R
大16开
南昌市阳明路56号
44-79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0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19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