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复习,发现祖国医学对湿热胃痛的认识,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学术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对我们今天深入研究和探讨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论治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认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体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异,使现代人的体质出现了形盛体实、痰湿(或湿热)蕴积的特点和倾向.若素体痰湿(或湿热)内阻,可以影响到脾胃的健运功能,脾胃不健,运化失职,再遇外界的湿热之邪加临,内外相引,若人体形盛体实,湿邪多从热化,湿热内盛,蕴积脾胃,损伤胃、肠粘膜,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因此,人体形盛体实、痰湿(或湿热)内阻是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发生的内在因素.脾胃湿热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主要病机.
推荐文章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型及证素研究
消化性溃疡
中医证型
证素
肝胃不和证
消化性溃疡证型规律研究
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芪建中汤加减
消化性溃疡
脾胃虚寒证
临床疗效
葛惠男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
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
经验总结
益气活血方
葛惠男
黄一峰
黄芪建中汤
失笑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证的理论探讨
来源期刊 中医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溃疡,消化性/中医病机 脾胃湿热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56.32
字数 48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910.2008.04.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46)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溃疡,消化性/中医病机
脾胃湿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研究
月刊
1001-6910
41-1124/R
大16开
郑州市城北路7号
36-130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04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