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为探讨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中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分别植入裸小鼠的小肠黏膜层,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肝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人小肠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均获移植成功.建成一株人原发性小肠(原发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SIM-0501)和一株人原发性小肠(肝转移灶)恶性黑色素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HSIM-0502).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高度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显示S-100蛋白;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45阳性;电镜下瘤细胞质内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及黑色素复合体.染色体众数55~59条;流式细胞DNA指数值1.49~1.61;均为异倍体.HSIM-0501和HSIM-0502分别传至25代和27代;共移植裸鼠317只;肿瘤移植成瘤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HSIM-0501肝转移率为46.2%,淋巴结转移率为36.7%;HSIM-0502肝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为100%.移植瘤在裸鼠小肠内自主侵袭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结论 HSIM-0501和HSIM-0502是首次成功建立的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可用于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侵袭和转移及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
推荐文章
人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转移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人恶性黑色素瘤
BALB/cA-nude裸鼠
多发转移
恶性黑色素瘤浸润转移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黑色素瘤
生物医学工程
免疫组织化学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诊治
黑色素瘤
影像学
手术
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5例研究报告
粘膜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组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小肠肿瘤 黑色素瘤 肿瘤移植 肿瘤转移 疾病模型,动物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8-353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51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74.2008.04.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秋珍 解放军第二○二医院普通肝胆外科 17 25 3.0 4.0
2 张宁 解放军第二○二医院肿瘤超微病理研究室 109 490 11.0 17.0
3 脱帅 解放军第二○二医院肿瘤超微病理研究室 8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肠肿瘤
黑色素瘤
肿瘤移植
肿瘤转移
疾病模型,动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月刊
1671-0274
44-1530/R
16开
广州市员村二横路26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
46-185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5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70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