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中提出一个新的理念:混凝土的半熟龄期.混凝土由水、水泥、砂、石组成,在拌和以前,本为松散体,在拌和并振捣之后,由于水和水泥的水化作用而逐渐固化,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极限拉伸及绝热温升等随着龄期的延长而逐渐增长,最终趋于定值.目前,还没有反映这些力学和热学性能增长速度的指标,笔者定义混凝土绝热温升、强度、弹性模量及极限拉伸达到最终值的一半时的龄期为半熟龄期,半熟龄期越小,表示混凝土成熟得越快.对于水坝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无论是天然散热,还是人工水管冷却,都有一个冷却的过程,如果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半熟龄期太小,內部温度上升太快,天然散热和人工冷却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发挥作用时,混凝土温度已上升到最高,随后产生较大的温差和温度应力,不利于结构的温控和防裂;反之,如半熟龄期较大,则有利于降温和防裂.因此,半熟龄期是混凝土的重要指标.目前在研究混凝土性能时,人们只重视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温升,并没有注意到混凝土成熟速度对其抗裂性能的影响,今后研究人体积混凝土时,除了降低水泥用量外,还应设法使混凝土具有合适的半熟龄期.本文探讨了调整混凝土半熟龄期的技术途径.半熟龄期的提出,为改善水工混凝土抗裂能力找到了一个新途径.
推荐文章
混凝土抗裂能力的评价
混凝土
抗裂性能
骨料
变形指数
抗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
综合应用
交叉正效应
抗裂性
纤维混凝土早期抗裂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纤维混凝土
早期抗裂
力学性能
混凝土抗裂性指标及人工骨料混凝土抗裂能力评价
抗裂性指标
人工骨料
变形指数
混凝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混凝土的半熟龄期——改善混凝土抗裂能力的新途径
来源期刊 水利水电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混凝土 半熟龄期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抗裂能力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工程施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V431
字数 54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860.2008.05.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伯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 117 3005 31.0 48.0
2 杨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 15 172 7.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71)
二级引证文献  (237)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4(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6(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7(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8(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9(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凝土
半熟龄期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抗裂能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利水电技术
月刊
1000-0860
11-1757/TV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
2-42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29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96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