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烧杯混凝试验研究了加碱种类、pH值、混凝剂聚氯化铝(PAC)投加量、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以及初始铅质量浓度对除铅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为期1个月规模为4 m3/h的中试,对小试结果进行了验证,考察了优化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对不同铅质量浓度原水的去除效果.小试结果表明,采用石灰乳调pH值的除铅效率优于氢氧化钠和石灰水,最佳pH值为9~10.强化混凝能提高铅的去除效率,PAC最佳投加量为20 mg/L,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4 mg/L,铅初始质量浓度在2 mg/L以下时铅去除率都在97%以上.中试运行结果与小试基本一致.原水铅质量浓度超标168倍以下,采用预加碱强化混凝的应急处理工艺能使滤后水中铅稳定达标,沉淀出水中铅质量浓度低于0.03 mg/L.预加碱强化混凝应急技术可行性高,处理费用仅0.026 37元/t,为可能突发的水源铅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推荐文章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探讨
突发性水污染
应急监测
固定源污染
化学性污染
饮用水源水突发性镍污染应急处理试验研究
突发性水污染
应急处置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思考
环境污染
应急监测方案
数据库
应急预案
基于MATLAB的河流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布点研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监测
MATLAB语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预加碱强化混凝应急处理模拟突发性铅污染研究
来源期刊 安全与环境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环境工程 预加碱 强化混凝 除铅 应急处理 突发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污染控制技术与原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TU991.2
字数 49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6094.2008.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勇有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94 3938 33.0 52.0
2 程建华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9 613 14.0 22.0
3 刘韵达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33 3.0 3.0
4 胡军有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33 3.0 3.0
5 刘海燕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6 41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环境工程
预加碱
强化混凝
除铅
应急处理
突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双月刊
1009-6094
11-4537/X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2-770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38
总下载数(次)
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