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长河流域岩溶水矿化度、Ca2+/Mg2+、Ca/Sr及Mg/sr等的特征分析,长河流域岩溶水系统从补给区到径流区、排泄区矿化度、Ca2+/Mg2+、Ca/Sr及Mg/sr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岩溶水的流动方向则与以上各水化学指标质量浓度的变化方向一致,即研究区在东、北部灰岩裸露区直接接受大气降雨补给渗漏及部分半裸露区间接补给渗漏,向西以泉水形式排泄到沁河河谷地带,形成沁河河谷排泄带,地下水径流方向为南西西方向.并分析岩溶地下水的径流特征,富水强弱,水岩作用强弱及岩溶裂隙发育规律特征.
推荐文章
浅循环岩溶水系统分析——以香溪河流域百城向斜为例
浅循环
岩溶水系统
底板等高线图
示踪试验
水均衡计算
水文地质剖面分析在岩溶水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以鄂西响水洞岩溶水系统为例
水文地质剖面
岩溶水系统
系统边界
控制因素
响水洞水流系统
不同土地利用下岩溶水系统水化学日动态强度小波分析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岩溶水系统
日动态强度
小波分析
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特征分析
天桥泉域
岩溶水系统
水动力场
水化学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化学特征在岩溶水系统分析中的应用——以山西晋城长河流域岩溶水系统为例
来源期刊 地下水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长河流域岩溶水系统 水文地质特征
年,卷(期) 2008,(5) 所属期刊栏目 地下水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7,24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41.135
字数 31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184.2008.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涛 19 137 6.0 11.0
5 廖少波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3 107 3.0 3.0
6 陆求裕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化学特征
长河流域岩溶水系统
水文地质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下水
双月刊
1004-1184
61-1096/TV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30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20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