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旨在研究微囊藻水华对鱼类的生态毒性及其机理.采用饲喂微囊藻水华浮沫的暴露方法对泥鳅进行口服暴露28 d,剂量为经腹腔注射微囊藻细胞抽取物LD50的1/10[即75 mg 细胞抽提物/(kg·体重·d),约为10 μg MC-RR/(kg·体重·d)].生长测定结果表明,饲喂微囊藻明显抑制泥鳅的生长,但没有改变实验鱼的肝体比.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鱼肝细胞结构有明显的改变,细胞器受到损伤.所观察到的超微结构变化主要是内质网膨胀、细胞核变形等,但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变化.显微观察还发现了脾细胞结构的变化,说明微囊藻毒素对泥鳅脾脏也有损伤作用.蛋白磷酸酶抑制测定法检测发现,受试泥鳅肌肉中没有微囊藻毒素的积累,可能是由于低剂量的微囊藻毒素暴露没有引起生物富集作用.
推荐文章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
微囊藻毒素
鱼类
毒性效应
铜绿微囊藻对亚硝态氮的利用
铜绿微囊藻
亚硝态氮
硝态氮
亚硝酸氧化酶
微塑料对微藻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微塑料
微藻
污染物
毒性
铜绿微囊藻对WSSV潜伏感染对虾的致死效应
凡纳滨对虾
铜绿微囊藻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累计死亡率
致死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口服微囊藻对泥鳅的亚慢性毒性效应
来源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微囊藻 泥鳅 口服亚慢性毒性
年,卷(期) 200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5,1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Q178.1
字数 370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莹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61 524 12.0 21.0
2 李效宇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4 525 13.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囊藻
泥鳅
口服亚慢性毒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367
41-1109/N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
36-55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6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7113
相关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英文译名: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
官方网址:http://www.csc.edu.cn/gb/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