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注入能力降低是制约气水交替驱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因素的问题,以相似理论中的检验分析法推导了气水交替注入无因次注入能力方程,运用考虑相渗和毛管滞后效应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评价无因次注入能力的因素影响,讨论并优化了注入水气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特定油藏体系,通过增加注入气的富化度提高粘滞力重力比来达到改善驱替效果的方法比片面地增加注气速度更高一些;水气比越高,达到相同开采效果所需气量越小,但因此而出现较明显的注入能力下降的趋势.对于低粘滞力重力比的注气条件,选择水气比为2最佳;而对于高粘滞力重力比,则水气比为1是最佳选择.建议在水气比的优选时充分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注入流体特性进行分析.
推荐文章
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注入能力变化规律研究
注入能力
气水交替驱
低渗油藏
实验研究
长岩芯实验
低渗透油藏CO2、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CO2、水交替驱
采收率影响因素
躯替效率
低渗透高含水油藏水气交替驱实验
低渗透油藏
高含水
采收率
水气交替
驱油效率
特高含水油藏CO2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优化方法
特高含水油藏
CO2气水交替驱
开发机理
参数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水交替驱油藏注入能力分析及优化
来源期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气水交替驱 无因次注入能力 检验分析法 水气比 粘滞力重力比
年,卷(期) 2008,(6)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12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19
字数 36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63/j.issn.1000-2634.2008.06.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菊花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5 162 8.0 12.0
5 姜涛 长江大学科学技术处 26 100 7.0 9.0
6 刘滨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2 132 7.0 11.0
7 高文君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4 285 9.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85)
二级引证文献  (86)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水交替驱
无因次注入能力
检验分析法
水气比
粘滞力重力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4-5086
51-1718/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23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