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的病理学机制.方法 50只3 d昆明鼠按接种RV与否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与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经胃灌入0.2 ml(2×10s PFU)含病毒(SAIl株)培养液,对照组灌入0.2 ml不含病毒的培养液,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间点观察腹泻情况,EHSA方法检测粪便RV抗原,并取其肠黏膜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RV定植及细胞超微改变.结果 实验组接种病毒后24 h均出现腹泻,在接种后4 d达高峰,第10天完全恢复正常,粪便EHSA检测RV抗原均为阳性.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小肠上皮细胞广泛空泡样变性,炎症改变轻微.电镜下绒毛上皮细胞结构完整,紧密连接疏松、增宽,完整性受到破坏.结论 猴SAll株可成功感染新生昆明鼠制备RV感染模型.RV腹泻的发生可能是通过破坏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关系,改变上皮细胞极化,从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与微绒毛损害、细胞凋亡脱落、绒毛萎缩及隐窝细胞取代关系不大.
推荐文章
轮状病毒疫苗对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影响
轮状病毒
口服疫苗
腹泻
婴幼儿
安全性
轮状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轮状病毒
小鼠
模型
综述
猪轮状病毒概述
轮状病毒
病原
疫苗接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生小鼠轮状病毒腹泻模型建立及病理学致病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儿科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新生小鼠 致病机制
年,卷(期) 2008,(10) 所属期刊栏目 消化系统疾病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2-8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5-3
字数 28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06.2008.10.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春娣 80 505 13.0 20.0
2 陈舜年 6 93 5.0 6.0
3 邓朝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科 15 87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轮状病毒
腹泻
新生小鼠
致病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儿科杂志
月刊
1000-3606
31-1377/R
大16开
上海市控江路1665号
4-426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77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61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