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颈动脉阻断与开放时双额颞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方法 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10例.记录麻醉前(T1)、颈动脉阻断前5 min内(T2)、颈动脉阻断5 min内(T3)和开放后第一个5 min内(T4)四个时段的双侧BIS均值和平均动脉压及血流速度变化比值.结果 T1时双侧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例T2时BIS手术侧较对侧低,5例T3时较对侧低,并且5例较T2降低.T4手术侧与T2比升高,对侧无明显变化.有1例阻断开放时双侧BIS降至40以下,其中手术侧达28.6;术后随访MRI显示交界区出现多发小梗死灶.结论 全身麻醉下颈动脉阻断时,当血供代偿不足或出现范围较广的脑梗死时,BIS值明显降低,可以对脑缺血提供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熵指数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全麻患者体位变化时镇静深度的比较
麻醉深度
脑电双频指数
熵指数
体位因素
脑电双频指数在老年患者麻醉监测中的应用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深度
七氟烷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低温体外循环麻醉深度的对照研究
体外循环(CPB)
麻醉深度(DA)
脑电双频指数(BIS)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
变异系数
变化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额颞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颈动脉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临床麻醉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颈动脉阻断 监测
年,卷(期) 2008,(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2-59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301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国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68 438 11.0 17.0
2 薛纪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 70 312 10.0 12.0
3 魏立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 23 142 7.0 11.0
4 徐国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 17 53 5.0 6.0
5 王克杰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 35 182 9.0 11.0
6 范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 22 112 7.0 10.0
7 刘清海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 29 98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电双频指数
颈动脉阻断
监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麻醉学杂志
月刊
1004-5805
32-1211/R
大16开
南京市紫竹林3号
28-3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9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31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