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 b L721R和Q860X复合杂合突变导致血小板无力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PCR法对先证者αⅡ b和β3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突变基因.突变位点经直接测序证实排除基因多态性.采用PCR定点突变法构建αⅡ b L721 R和Q860X突变真核表达载体,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将其分别与表达β3亚基的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和CHO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膜上αⅡ bβ3的表达,用Westernblot法鉴定αⅡ b L721R和Q860X突变体在转染细胞内的总体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确定αⅡb L721R和QS60X突变体的细胞内定位.结果 先证者在αⅡ b基因存在T2255G(L721R)和C2671T(Q860x)复合杂合突变.PCDM8 Ⅱ bL721R/PCDM8Ⅲa转染的293T细胞表面αⅡ b为野生型的2.1%,133为野生型的11.0%.PCDM8Ⅱ bQ860X/PCDⅢ8ma转染的293T细胞表面αⅡb为野生型的31.9%,B3为野生型的18.0%.Western blot法证实突变αⅡ b L721R与β3共表达后,可检测到前体αⅡ b(pro-αⅡb),但未检测出成熟αⅡb.αⅡ b Q860X与β3共表达后,检测到截短型αⅡ b蛋白.免疫荧光细胞内共定位研究显示L721R和Q860X突变αⅡ bβ3蛋白大部分分布于内质网,仅有少量在高尔基体中.结论 αⅡb L721R和Q860X突变不影响αⅡ b蛋白的合成和pro-αⅡbβ3复合物的形成,但阻碍了pro-αⅡbβ3复合物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转运,导致细胞内滞留,从而影响了αⅡbβ3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是导致血小板表面缺乏αⅡbβ3复合物、产生血小板无力症的分子机制.
推荐文章
ACS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血小板聚集率的研究——附80例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P-选择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
小板聚集率
早期干预
血小板无力症致月经过多临床诊治研究
血小板无力症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血小板聚集
月经过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动态变化的研究
心肌梗塞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受体,细胞表面
阿司匹林抵抗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抵抗
VNTR多态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L721R和Q860X复合杂合突变导致血小板无力症的分子机制
来源期刊 中华血液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αⅡbB3复合物 突变 血小板无力症
年,卷(期) 2008,(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7-582
页数 6页 分类号 R5
字数 51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727.2008.09.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淑梅 88 391 12.0 16.0
2 沈卫章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 23 74 5.0 7.0
3 姜玉珍 30 94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小板糖蛋白αⅡbB3复合物
突变
血小板无力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血液学杂志
月刊
0253-2727
12-1090/R
16开
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
6-5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0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53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