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推荐文章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和PAI-1含量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
电针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对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凝血酶原时间(PT)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
急性脑梗死
凝血纤溶功能
纤溶酶原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电针 t-PA PAI-1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年,卷(期) 2008,(4)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5
字数 26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910.2008.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国杰 157 1823 25.0 31.0
2 吴绪平 81 709 15.0 20.0
3 黄伟 60 285 9.0 12.0
4 丁昀 4 22 3.0 4.0
5 王述菊 74 658 16.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脑梗死/电针
t-PA
PAI-1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研究
月刊
1001-6910
41-1124/R
大16开
郑州市城北路7号
36-130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04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