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清时期,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对联,有了更长足的发展.那时,皇帝不但倡导写作对联,自己还带头写对联,并且科举考试也要考对联,这对繁荣发展对联,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是,对联高手如云,众星璀灿夺目,极大地鼓舞着人们为之努力学习,深入探讨.有时,为了对出半边对联,或是写好一副对联,往往不吝废寝忘餐、冥思苦想,大有二句多时得,一吟双泪流的顽强拼搏之人、事. 明末清初人金圣叹长于评注古典文学,也善作对联,为了觅得佳句,他不惜殚思极虑.一年中秋节,他独自饮酒赏月,忽吟成一句: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吟罢,金圣叹感觉饶有兴味,便寻思续出下联,于是,直到夜半更深,月亮西沉,下联还是没有想出.次日,他索性将上联贴在墙上,每日面壁思索.可是,月圆了一次又一次,下联仍然没有对出来.转眼间到了年根,除夕之夜,金圣叹瞅着上联又琢磨起来,幸得于时令的启迪,终于觅得了佳句;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看来,作一副好的对联,多么不容易啊! 又有一次,金圣叹在一家寺院闲住,半夜起来想批点佛经,便向寺院长老相借,长老灵机一动说:"我偶得一联,你若对得上下联,佛经任你拿去批阅,否则,还请回房暂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