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血置换既能机械性被动去除患者体内毒素,又能人为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部分替代正常肝脏功能,渐被临床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替代治疗.目的:拟验证观察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人工肝治疗前后临症状演变和血液实验室指标变化的自身对照观察,于2001-03/2007-12在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对象: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1例,男105例,女16例,年龄25~50岁,全部为乙型肝炎患者,其中乙型戊型混合感染2例.方法:患者在恒温治疗室内,常规行血管穿刺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应用日本松和韶华公司Plasauto-IQ型全自动血浆净化装置及相应配套的管路、模型血浆分离器,按要求进行体外循环管路和血浆分离器的无菌生珲盐水冲洗,再用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管路.每次置换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5 mg静推预防过敏反应.术中每次血浆置换量3 000 mL,血液泵流速60~100 mL/min,术中常规补充葡萄糖酸钙,并酌情应用地塞米松、盐酸异丙嗪等抗过敏处理.术前、术中肝素负荷总用量为50-80 mg,术后患者使用肝素封管.121例患者共进行183次治疗,平均每例1.5次,根据病情间隔2~4 d进行1次,其中1次81例,2次28例,3次6例,4次3例,5次2例,6次1例.至首次血浆置换治疗开始算起,治疗后4周为疗程结束.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由凝血酶原时间计算凝血酶原活动度及乙形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改变情况.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21例经183次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出现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食欲增加,体力增进,精神状态好转,腹胀减轻,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谷氢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清蛋白、球蛋白、肌酐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183例次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钙、血浆过敏、血压下降等反应共180例次,总发生率为98.3%.临床好转率为64.5%,其中早期83.8%,中期46.9%,晚期6.7%,同时1次与多次人工肝治疗临床好转率比较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两者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人工肝治疗对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疗效好,多次人工肝治疗比1次治疗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