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监测时段、不同监测路段、不同监测区域的空调公共汽车内空气污染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不同监测时段、不同监测路段、不同监测区域的空调公共汽车,在开启空调通风系统及车内乘客人数接近的条件下分别测定车厢空气中CO、可吸入颗粒物、NO2的浓度.结果 空调公共汽车内空气中CO及可吸人颗粒物浓度在不同监测时段、不同监测路段、不同监测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峰期、繁忙路段、市区车内空气中CO及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非高峰期、非繁忙路段和郊区.其中CO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最高浓度分别超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最高容许浓度的2.5倍和3.8倍.NO2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结论 汽车尾气等因素可造成空调公交车车厢内空气污染,应给予广泛关注并加强控制.
推荐文章
汽车空调车身渗水问题的控制及优化
汽车空调
车身渗水
控制和优化
汽车空调车室环境研究现状及前景
热舒适性
冷负荷
车室环境
试验方法
两种模型在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研究中的应用
空气污染指数
逐步回归分析
BP神经网络
预报准确率
车内空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车内空气污染现状
主要污染物
防治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州市公共汽车空调车厢内空气污染与防治对策
来源期刊 热带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空调公共汽车 CO 可吸入颗粒物 NO2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疾病预防控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9-1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184.1
字数 26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619.2008.02.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轶戬 29 228 10.0 13.0
2 孙兰 11 80 5.0 8.0
3 江思力 23 204 8.0 13.0
4 王志伟 13 49 4.0 6.0
5 冯文如 27 297 10.0 16.0
6 周自严 10 64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空调公共汽车
CO
可吸入颗粒物
NO2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医学杂志
月刊
1672-3619
44-1503/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4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324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