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远程心电监护过程中如何降低各种噪声干扰,将心电信号快速准确表达是实验拟解决的问题.方法:将人工神经网络和自适应噪声抵消原理相结合,用一个三层BP网络来代替自适应抵消中常用的线性滤波器,并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其获得参考输入的方法.通过Madab/Simulink进行建模仿真,运用MIT/BIH数据库中的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①对用余弦波模拟的50 Hz工频干扰的滤除有显著作用,并且可以很好地保留原始信号的波形特征.②对MIT/BIH数据库中含噪声较严重的108号数据进行滤波,能够有效的消除基线漂移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干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结论:由于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和非线性映射能力,该方法能够比一般的自适应滤波更好的适应噪声的非线性特性.在远程心电监护中,可以有效滤除运动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各种干扰,效果满意.
推荐文章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脑电信号处理的新方法
小波变换
脑电信号
瞬态信号处理
一种心电信号无线传输方法的研究
心电
蓝牙
传感器
单片机
一种心电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心电信号
信号处理
信号放大
信号滤波
一种改进的心电信号预处理方法研究
心电信号(ECG)
小波变换(WT)
小波包变换(WPT)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用于远程监护中心电信号检测的新方法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远程监护 心电信号检测 神经网络 自适应噪声抵消 非线性 医学工程
年,卷(期) 2008,(9)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3-17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32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8.09.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兴明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87 802 16.0 24.0
2 陈旻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8 63 6.0 7.0
3 谭新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5 32 4.0 5.0
4 潘静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3 18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远程监护
心电信号检测
神经网络
自适应噪声抵消
非线性
医学工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