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X射线荧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电子探针仪,通过对Sm2(Co,Cu,Fe,Zr)17合金铸锭沿轴向不同截面、孔洞区域和异常结晶区域进行微区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研究合金铸锭缺陷及缺陷形成的原因.元素的轴向分布情况为Co、Sm、Fe等自下而上稍有增加,Cu、Zr分布较均匀;而O则大量集中在中部.在孔洞壁表面的树枝状区域富含Sm和Cu,贫Co,含有一定量的O,凸起区域富集偏析大量的Sm和O;氧化夹杂物的形成是铸锭孔洞形成的主要原因;铸锭结晶异常部位呈柱状结晶,含有一定量的O,铸件凝固区域较窄导致的溶质再分配现象、冷却速度过快及氧化夹杂物的存在是铸锭结晶异常部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高温稀土永磁Sm2(Co,Cu,Fe,Zr)17的研制
高温永磁
磁性能
温度系数
高温稀土永磁Sm2(Co,Cu,Fe,Zr)17的烧结工艺
高温稀土永磁
温度
磁性能
烧结
高温稀土永磁合金Sm2(Co,Cu,Fe,Zr)17
高温永磁
磁性能
温度系数
冶金
合金成分对高温Sm(Co,Fe,Cu,Zr)z磁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
高温Sm(Co,Fe,Cu,Zr)z永磁体
合金成分
显微组织
磁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m2(Co,Cu,Fe,Zr)17合金铸锭的缺陷和成分分布研究
来源期刊 分析测试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永磁合金铸锭 缺陷 成分分布 微区分析
年,卷(期) 2008,(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164,16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F77|O657.34
字数 20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957.2008.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包生祥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52 181 7.0 10.0
2 马丽丽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18 62 4.0 7.0
3 王艳芳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6 8 2.0 2.0
4 王娇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6 17 2.0 4.0
5 王敬东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永磁合金铸锭
缺陷
成分分布
微区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测试学报
月刊
1004-4957
44-1318/TH
大16开
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
46-10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0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25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