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广州市荔湾区海龙街步滘村2006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各医院报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样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疫点进行蚊媒调查.在疫点周围开展病例搜索.结果 步滘村2006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74例,罹患率为2.65%,无死亡病例;疫情流行历时14天,高峰在8月26日至8月31日期间;病毒为登革Ⅰ型;男女性别比1.47∶1;发病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33例,占44.59%.疫情发生时布雷图指数93.4,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结论 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今后要加强疫情预测预报,加快城中村的改造.
推荐文章
2014~2017年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花都区
登革热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
福建省莆田市2007年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登革热
流行病学调查
序列分析
传染源追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州市荔湾区步滘村2006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医学动物防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登革热 暴发 流行病学
年,卷(期) 2008,(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1-57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73.3+3
字数 29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245.2008.08.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丽莉 12 66 5.0 8.0
2 范健文 13 58 3.0 7.0
3 杨翠辉 14 70 5.0 7.0
4 曾祥越 9 24 3.0 4.0
5 余毅 7 1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登革热
暴发
流行病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动物防制
月刊
1003-6245
13-1068/R
大16开
河北石家庄市平安北大街99号中基.礼域尚城16号楼1-701.702
18-33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240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94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