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骨骼肌卫星细胞心肌移植过程中,一些重要环节仍无法很好的解决,其中就包括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后的死亡问题.促红细胞生成素从牛产到临床使用技术都很成熟,具有抗凋亡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从而为二者联合进行心肌移植的设想提供一些支持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生物学行为体外实验,于20O6-07/2007-10在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1~3 d龄SD乳鼠6只,促红细胞生成素为沈阳三生制药公司产品.方法:改良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鼠骨骼肌卫星细胞,传至第3代分别加入含0,10,20,40ulmL,促红细胞生成素的DMEM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能力,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未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培养5 d,局部相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可以互相融合成长条状的肌管,随时间延长肌管数量逐渐增多,且能看见肌管跳动;10,20,40 u/mL促红细胞牛成素组均未见肌管形成,骨骼肌卫星细胞大量堆积在一起.与末加入促红细胞生成素组比较,作用48 h,72 h时各浓度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骨骼肌卫星细胞活力均明显升高(P<0.05).随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升高,G1期细胞所占百分率逐渐降低,而S+G2/M期细胞所占百分率逐渐升高.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呈剂量依赖性提高骨骼肌卫星细胞活力、促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向肌管分化.
推荐文章
不同透析方式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高通量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耐力运动员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滥用及其检测
耐力运动员
促红细胞生成素
滥用
检测技术
培训腹膜透析病人自行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意义
腹膜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病人管理
生存质量评分
促红细胞生成素β与α治疗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骼肌卫星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增殖 细胞周期
年,卷(期) 2008,(34)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87-669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94.2
字数 52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8.34.02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骼肌卫星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增殖
细胞周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8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