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血清磷酸二酯酶(PDE)活性测定的HPLE方法 并探讨其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分离293例脑梗死患者和148例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匀浆可溶部分为酶样品,以cAMP为反应底物,采用底物的减少来测定PDE的活性.色谱柱为Nova-Pak18C3.9 mm x150 mrn,4 p.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10:90,V/v);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54nm. 结果 PDE底物(cAMP、cgm,)和系列产物(5'AMP、5'GMP、腺苷、次黄嘌呤和腺嘌呤)分离良好,无干扰.cAMP和cGMP检测限分男9为0.125 lμ-moL/L和0.0625 tunoL/L;平均回收率91.2%-102.8%;日內及日间RSD均<10%.脑梗死组外周血PDE活性为(13.805 ±3.121),对照组为(7.334土2.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 结论 脑梗死患者PDE活性增高;HPLC法简单易行,能精确可靠地测定外周血白细胞的PDE活性.
推荐文章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F-1α VE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
低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
S100B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血清hs-CRP测定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
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脑梗死患者血清IL 27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27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PLC法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PDE活性及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热带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梗死 磷酸二酯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年,卷(期) 2008,(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49-1950,202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38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9727.2008.11.0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晓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97 603 11.0 19.0
2 苏全喜 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 27 104 5.0 8.0
3 张为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62 343 9.0 14.0
4 卢锡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61 357 9.0 14.0
5 吴婉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32 258 8.0 15.0
6 莫照龙 9 21 3.0 3.0
7 林月好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 6 42 3.0 6.0
8 李才明 7 1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梗死
磷酸二酯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热带医学
月刊
1009-9727
46-1064/R
大16开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84-20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8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7402
相关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