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岩土力学       
摘要:
对于地下工程围岩渗透薄弱部位的探测是一项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地质工程.为避免或减少采用单一探测方法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以一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并行采用了4种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探测:(1)放射性法;(2)高密度电法;(3)天然示踪法;(4)水质分析法.就其原理而言,前2种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范畴,而后2种方法则属于应用地球化学范畴.根据探测成果,认为区内岩体渗透薄弱部位是存在的,而以γ射线强度负异常、低电阻、渗漏水点水温及其他水质指标含量比较接近其补给源作为标志.就其形成机制而言,为多场耦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水动力作用、水化学作用及其耦合作用为最活跃的因素.
推荐文章
抽水蓄能电站原理
抽水蓄能电站
高峰负荷
原理
电力系统
机组运行
用户需要
水泵运行
蓄水发电
某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及输水系统排空技术要点分析
抽水蓄能电站
上水库
输水系统
排空
技术要点
某抽水蓄能电站的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
地下厂房
围岩稳定性
硐室开挖
FLAC-3D有限元分析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区地应力测试研究
地应力
水压致裂法
现场测试
抽水蓄能电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某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下平段区围岩渗透薄弱部位探测
来源期刊 岩土力学 学科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输水系统 围岩 多手段探测 渗透 薄弱部位 机制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9-64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U45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598.2008.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汉周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 87 508 11.0 16.0
2 王建平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 28 145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9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抽水蓄能电站
输水系统
围岩
多手段探测
渗透
薄弱部位
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力学
月刊
1000-7598
42-1199/O3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4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06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