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椎间融合器逐渐代替传统的椎体间自体结构植骨而广泛应用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中,但绝大多数报道此时均需辅以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目的:评估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再次修复过程中单独应用扩张型椎间融合器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而不需使用椎弓根螺钉辅助内固定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4-1012007-01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进行.对象:对17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可扩张椎间融合器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再手术治疗,男7例,女10例,再次手术时年龄31~68岁,平均41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9个月~8年,平均3.6年.17例均有持续或间歇性腰背痛,间歇性跛行5例、下肢反射痛9例、下肢麻木7例、下肢肌力减弱11例.方法:常规后路切口.保留棘突与棘间韧带,依次行双侧椎板减压,彻底减压,松解粘连,切除残留的椎间盘组织,撑开椎间隙,用绞刀、丝锥依次平行于终板绞孔与攻丝.自两侧旋入可扩张椎间融合器.确认位置正确后.旋拧位于融合器内的扩张螺丝、直至将椎间融合器完全扩张.于椎间融合器内置入自体松质骨碎骨块,最后将端盖轻轻拧紧.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融合器置入后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反应;随访复查影像学表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手术时间70~20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100~800mL,平均150mL.②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个月.均未发现椎间融合器移位、下沉,置入后4个月均开始出现骨性融合.无一例出现感染及置入物排斥反应.③置入后即刻下肢放射痛消失,下肢麻木症状于置入后2~6个月逐渐恢复.按Macnab法疗效评定标准随访结果为:优1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修复过程中单独应用扩张型椎间融合器可以重建脊柱正常的生理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