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功能和外形满意的肌肉组织用于临床肌肉损伤的修复及构建.目的:拟观察自体筋膜作为支架材料在体内重建肌肉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配对设计,随机分组实验,于2004-01/2006-06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研究室完成.材料:普通级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8只,体质量(1.74±0.5)kg,雌雄不拘,建立兔后腿胫骨前肌中段缺损模型.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方法随机将兔的一侧后腿作为实验组(n=28).另一侧后腿分成支架连接组(n=10),肌肉微粒种植组(n=10),空白组(n=8).实验组用自体阔筋膜制成的支架连接肌肉缺损处,并取离断的肌肉微粒种植于支架内,原位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支架连接组除不种植肌组织微粒外,余同实验组:汉肌肉微粒种植组不用支架连接,仅将肌肉组织微粒放置肌肉缺损处,余同实验组:空白组缺损处不作任何处置.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后2,3,4,6,9周分别解剖观察肌肉移植成功率,切取标本做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和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实验组和支架连接组连接物中段各时间点切取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α-肌动蛋白cDNA相对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除1条肌肉近端连接处断裂外,余27条移植成功,缺损愈合处逐渐接近正常形态.支架连接组有4条断裂,余6条缺损处仍凹陷,肌肉微粒种植组,空白组缺损处依旧.实验组有大量骨骼肌卫星样细胞增生,二三周时细胞增生最活跃,细胞附于纤维结缔组织两侧,支架连接组仅见纤维结缔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实验组细胞85%以上结蛋白阳性,而支架连接组阳性率小于25%.α-肌动蛋白cDNA相对定量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实验组和支架连接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自体阔筋膜制成的支架连接肌肉缺损的成功率达93.33%,说明以自体筋膜为支架促使肌肉组织再生具有可行性.